栏目小记者探访株洲非物质文化遗产,争当非遗传承人 当前速看
(资料图)
6月10日,是2023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,为让栏目小记者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,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,湖南日报·新湖南“成长吧少年”栏目联合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(株洲市非遗保护中心)开展“可持续发展,非遗同行——栏目小记者探访非物质文化遗产,争当非遗传承人”活动,使小记者对自己生活的城市历史文明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深入的了解。
栏目小记者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非遗展示馆
当日上午9点,栏目小记者来到株洲市芦淞区文化园,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厅正面墙上的主题“薪火为珠,湘风为链”,整个展厅共分为序区、祈尔景福区、艺夺天工区、湘音声情区、非遗工作展示区5个展区。祈尔景福区主要以3D折幕投影方式还原古代祭祀场景。孩子们站在投影区前,用心看着古代盛大的祭祀场面,静静感受着高科技带来的超震撼视觉盛宴。
来到艺夺天工区,讲解员为孩子们仔细讲解国家级非遗名录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,欣赏该区成列的名贵非遗作品。湘音声情区,主要展示传统音乐、舞蹈、戏剧等项目,用数字化的手段展示各个项目的精华,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,这些带着历史底蕴的故事,让孩子们在了解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,让孩子更具备有“文化底蕴”,而这会成为孩子一生的财富,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更有方向感、力量感和掌握感。
现场学习花鼓戏动作
参观完非遗文化展示馆,孩子们跟随工作人员来到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花鼓戏展演部排练厅,在这里,孩子们跟随国家二级演员、长沙花鼓戏(湘东路子)非遗传承人刘红英、杨立新两位老师了解、学习非遗文化长沙花鼓戏。刘红英告诉孩子们,花鼓戏内容和表演形式起源于长沙各地的山歌、民歌以及民间歌舞,在发展过程中,不断融合吸收各地花鼓的精粹而更加趋于成熟,是湖南地方戏中剧团最多的一个剧种。随后,两位老师分别带着孩子们学习“兰花指”“莲花掌”“圆场步”“划船”“马鞭”等花鼓戏的基本功,孩子们从开始放不开到非常有兴趣跟在老师后面挥着兰花指,迈着小碎步,划船摇桨,一个个学得不亦乐乎。
栏目小记者合影留念
这次参观活动,加深了栏目小记者对自己家乡文化多样性的了解,让孩子以家乡历史为基石,培养其从小关心热爱家乡的情感和美德。实现教育一个孩子,影响一个家庭,带动全社会。
(黄瑛)
关键词: